2008年10月4日

「中國年輕人重新認識美式資本主義」

華盛頓郵報

翻譯來源:烏有之鄉


美國《華盛頓郵報》930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年輕人重新認識美式資本主義」。文章摘要如下。


往年這個時候,深圳鹽田港呈現一片繁忙的景象。但現在,卡車司機、貨場調度和港口工人都閒來無事,站在那裡抽煙聊天。他們抱怨說,由於美國經濟惡化,港口業務清淡,他們的收入下降三分之二。


這些人以前因跟美國關係密切而牛氣哄哄,現在卻感到非常懊惱。


36
歲的李宏國()正在把一批手提包從工廠運到鹽田港來。他說,去年他每天有一兩單生意,現在,三四天有一單生意就不錯了。


李說:「美國是全世界的老闆,因此,如果它不景氣,就會影響其它地方的每個人。」這一點在中國珠江三角洲看得最清楚,該地區大多數公司的唯一目標是為美國消費者生產產品。


中國股民像美國人一樣密切注視著美國經濟救援計劃的命運。這項救援計劃在星期一被美國眾議院否決了。經濟學家說,不管是好是壞,中國和美國就像連體雙胎。兩國經濟互相依賴、互相影響。

City Ocean
運輸公司深圳辦事處總經理安傑拉·郝說:「美國訂單減少40%。目前,人人都在掙扎,看誰能最後生存下來。」


深圳交技公司銷售部工作人員孫俊珊()說,她是在美國就是天堂的想法中長大的,一直認為那裡的每個人都有好生活、享有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她說:「現在,我覺得中國———而不是美國———最好。」


美國經濟問題動搖了許多中國人在改革開放30年裡確立的信念的基礎。曾一度被當做模式的美國制度現在似乎充滿弱點。中國領導人說,他們的國家仍然可以向美國學習,從美國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28
歲的熊明()在一家業務主要放在鹽田港的運輸公司上班,他就屬於抱著美國資本主義信條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受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影響,熊明從事跟美國業務關係密切的職業。他6年前大學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在中遠集團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由於英語水平高,他幹得很出色,很快被以前的一位同事推薦到另一家公司擔任經理。這家公司也是向美國長灘港和奧克蘭港運送貨物的。
熊明曾風光一時。跟其他員工一樣,他經常每月掙4400-5800美元提成。在一個平均年收入只有2000美元的國家,熊明可算有錢人。但如今,大多數工人只能掙750-1500美元。


如果美國經濟再沒有起色,他現在的老闆很可能會解雇其在深圳的20名員工或者甚至關閉辦事處。熊明說:「現在,我們還沒有觸底。我們看到事情變得越來越糟。」


熊明說,如果他可以重來,他會選擇在歐洲,或者在中東等地區新興經濟體,或者甚至在他一向認為很落後的中國公司工作。他說,美國的麻煩使他重新思考中國國營企業的優越性。


熊明說:「在美國,大公司的員工都隨時會丟掉飯碗。但在中國,工作是穩定的,因為受到更多保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