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第一財經日報
2009年07月14日
7月2日,美國勞工部公佈了6月份全美就業報告。數據顯示,當月美國非農業部門就業崗位減少46.7萬個,遠高於前一個月的32.2萬個;失業率從5月份的9.4%升至9.5%,為26年來的最高點。如果加上900萬「非自願性」半失業勞工,6月份美國失業率將高達16.5%。此外,美國大企業聯合會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也終結了最近幾個月以來的連續升勢,掉頭向下降至49.3。
這些關鍵數據的惡化程度大大超出了此前市場的預期,猶如一盆涼水,為今年3月以來美國和全球對經濟復甦的期盼降了溫。隨著美元避險功能的回歸和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關於「W」或「L」形走勢的悲觀看法重新佔據上風。
更為迫在眉睫的是,繼加州7月1日宣佈進入財政緊急狀態後,目前至少還有18個州也面臨著下一財年無米下鍋的窘境,其中一些州已處於破產邊緣。但這還不算最糟的。由於無法說服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批准其發行政府擔保債券,美國最大的商業貸款公司CIT集團隨時可能走向破產保護。而一旦其倒下,將迅速波及近百萬家美國中小型企業,破壞性不亞於去年7月的雷曼兄弟事件和9月的AIG事件,傳說中的第二波金融海嘯或許真要降臨。
在此情況下,奧巴馬應對經濟危機顧問小組成員勞拉·泰森公開提出,今年2月份出台的7870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規模有限,顯現出來的效果不明顯,應考慮起草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以備必要時穩定經濟;同時,「股神」沃倫·巴菲特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都呼籲奧巴馬政府應考慮第二輪財政刺激方案。
對此,7月11日奧巴馬在對美國民眾發表每週電台演講時,明確否定了這種可能性。
如何解讀奧巴馬團隊內部的這種分歧呢?
首先,如果現在就談第二輪刺激計劃,無異於奧巴馬承認第一輪財政刺激方案的失敗。早在2月簽訂刺激方案時,奧巴馬的經濟顧問委員們預計,要把失業率控制在8%以內。然而實際情況比預計的要糟糕得多。對此,奧巴馬強調,僅憑過去四個多月就下斷言過於草率,整個刺激計劃作用完全顯現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其次,奧巴馬政府第一輪7870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的資金發放速度過慢,目前僅支出11%,且主要是減稅和轉移支付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等政府投資項目進展緩慢。根據計劃,這筆錢有可能要用到2010年底甚至2011年以後。
再次,奧巴馬深知,眼下要想在國會中討論並通過第二輪財政刺激計劃,勢必遭遇層層阻力。不僅共和黨議員將站出來堅決反對,一些民主黨內保守派也對此顧慮重重。更要命的是,目前美國輿論普遍不買賬。《華爾街日報》日前對51位經濟學家進行了調查,除8人表示有必要推出更多刺激舉措外,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儘管明年失業率可能創出新高,但當前並不需要新一輪的刺激計劃。
最後,奧巴馬政府再要透支或舉債,國內外壓力都很大。一方面,中國、日本、俄羅斯和中東產油國在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問題上日趨謹慎,並督促美國採取負責任態度對美債價值作出擔保;另一方面,很可能再次出現謝國忠所擔心的「債券義和團」(bond vigilantes)現象,即美國國內債市投資者由於不滿政府過於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推高通脹而罷買國債,迫使國債利率大幅上升。
當然,細讀奧巴馬最近的幾次發言,會發現他其實並未把話完全說死。美國白宮財政問題高級顧問戴維·阿克塞爾羅德在6月底的一次表態更耐人尋味,他表示如有必要,奧巴馬可能會討論第二輪刺激計劃;但在此之前,應先觀察一下此前舉措的成效,「到秋天再看看情況如何」。
筆者認為,某種程度上這或許代表奧巴馬的真實想法。也就是說,今年四季度當失業率突破10%,加之國內民意對於進一步刺激經濟的緊迫感凝聚成共識後,奧巴馬還是可能再次推出第二輪刺激計劃的。
2009年7月14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